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她把党心民心与村人村事连在一起

    信息发布者:李江旭
    2017-03-17 11:36:58   转载

    2002年1月14日13时的一声轰响,文山县德厚镇水结村委会水结村一个非法开采的无证小煤窑发生了瓦斯爆炸,夺去了25人的鲜活生命,10人不同程度受伤。面对惨烈的灾难,时年57岁的田玉兰临危受命,被水结村人民委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重任,承担起了带领水结村群众勤劳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重担。

    作为生长在贫困山区的壮家妇女田玉兰,从她举起右手向党旗庄严宣誓那一天起,她就把她的行动定位在八个字上“党心民心、村人村事”。1966年以来,她一直没有停止过工作。她在担任德厚镇朝阳村大队长、县革委副主任、湖海农校党总支书记等职务期间,心系群众,听民声、察民情、帮民困、解民难,切实为民办好事实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田大妈”。这位年过花甲的壮家妇女在担任村干部的40余年里,默默奉献,用朴实的情怀书写了为民谋利的时代华章,曾被省委评为“双学双比”女能手和“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德厚镇水结村党总支下设6个支部,共有党员72名。通过多年的实践,田玉兰同志认为:“农村要发展,关键是党组织和党员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带领群众致富。”为此,她从抓班子入手,配齐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注重把“双带”能力强的村组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村民议事制度》等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23名农村无职党员上岗理事,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结成15个对子,实现党内互帮互助,在她的带领下,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

    为抓好水结村党员发展工作,村党总支每年制定发展党员计划,督促各支部紧紧围绕“三个培养”目标,加大发展党员力度,2006年至今,全村共发展党员28名,其中优秀致富能手5名。在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田玉兰还经常与党员交流,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积极为他们发家致富想办法、出主意。

    水结村是德厚镇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委会,全村11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较为分散,自然条件差,产业单一。“1.14”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以前,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到小煤窑矿洞往返200多米背一背煤只能挣5毛钱养家糊口。农民的苦田大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私挖滥采煤不是长久之计,配合政府做好综合治理炸封小煤窖后,群众增收致富的出路在哪里?“培育产业,加快发展”这个答案在田大妈脑海中渐渐清晰。为了修一条路,为了建一个坝,为了搭一座桥,为了修一条沟,她跑到县里、乡里,找领导,找亲戚,托熟人,这一跑,就是几十年。

    1985年春,田玉兰所在的扯卡白村的群众因为盼通电,决定用“三摊制”的办法来筹足10多万元的通电款,按承包地、承包人口、门户来分摊,很多贫困农户承担着1000多元的费用,这对于本来就贫穷的村民来说,真是难上加难,但是许多群众还是把急于耕地的牛卖了,把准备养着过年的猪也卖了。看到群众为了筹这笔钱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听到群众中流传的“牛爬电杆,猪爬电杆”这句话,田玉兰夜不能寐,她走进县政府,找到县委、政府和县烟草公司的领导,筹集资金1.2万元,她还想办法说服群众间伐了龙树山上的树木做电杆。

    截止2008年,村党总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造桥梁8座,修建三面光沟渠3400米,建造沼气池390口,修路6000米,修建水坝1座,为4个自然村安装自来水。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进一步夯实了该村农业基础设施。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田玉兰同志结合本村实际,将养殖业、种植业、外出务工作为全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2008年,全村生猪存栏3600多头,牛存栏700多头;种植甘蔗600多亩,核桃2500多亩;动员组织600余名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仅以上三项为全村每年增加收入590万元。在她的带领下,水结村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水结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变,人均收入逐步赶上全镇平均水平,农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自己的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的心里才会装着自己,村干部就是小事大事都要抓。”一句简单的话道出这位60岁老人最朴实的为民情怀。田玉兰同志担任村干部四十年来,时刻将村民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保持火一样的热情不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田玉兰同志深深体会到没文化的苦处,深知村里要得到发展,教育是根本。孩子不能一直借私人简陋的房子上课,得为学校想想办法。为此她跑到县教育局去协调建校费,当谈起孩子们没有文化将是什么结果时就潸然泪下。她说:“当农民也需要文化,就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在一次为稻谷撒肥料时由于看不懂说明书,把眼看就能收3000多斤的谷子给撒死了,这是我一生最疼心的一件事,我不能让孩子们再走我这条没有文化的老路了”。田玉兰的话确实感动了在座的人,教育局领导班子当面表态拨给扯卡白村10万元建校经费。为了让群众尽量少承担建校费,田玉兰还把家里准备建房的石料全部捐了出来,自己盖房子的事一拖就是很长一段时间。2004年,投资30多万元修建的水结村完小正式投入使用。看着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听着学校里朗朗书声,田玉兰脸上漾开幸福的笑容。

    贫困户的生活过得怎样?始终是田大妈最揪心的事,在下村开展工作中,她经常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给这个贫困户30元买药、给那个贫困户50元看病……得知村民李绍福、代树发的贷款一直还不上,被信用社一催再催,田玉兰知道后没有征得家人的同意就把自家楼上的2000多斤玉米卖了,为两户人家还清了贷款。像这样的事,田大妈一做就几十年,用火一样的热情一次次温暖着水结村群众的心。

    “我愿作一块瓦片,为群众撑起一片天,不让它漏雨,为各级党委、政府分忧”,田玉兰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田玉兰一直守在电视机旁,时刻关注灾情,当她看到灾区物资紧缺,孩子们居无定所时,她再也坐不住了,步行一个多小时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1000元现金送到镇妇联,对镇妇联的同志说:“现在国家有难,人民有难,我要代表我们妇女并通过县妇联将这1000元钱捐给汶川灾区的同胞”。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田玉兰同志每月报酬600余元,生活不算富裕,在国难当头时,她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而是用朴实的行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村民看到田大妈为村里的事忙里忙外,常常顾不了自家的家务,乡亲们都很心疼,不时将当季蔬菜悄悄送到家中,晚上经常到她家帮忙扯辣椒、剥玉米。有一次田玉兰请了6个邻居来帮忙薅玉米,当她走到玉米地,地里帮忙的已经来了30多人,这情景田玉兰感动了很久。她说:“这就是群众最朴实最丰厚的回报啊!不做好工作,怎么对得起群众”。

    “当好宣传员,好风气带来新变化”。在村民的心中,田玉兰不仅是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优秀的宣传员。田玉兰经常说:“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永保党员的先进性。”只有小学文化的她,识字不多,不能像其他村干部一样通过看书看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但她从未放弃学习,而是比别人更用心、更努力地学。看不懂,她就通过收看电视、收听广播,学习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不会写,她就以口授的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将山村面貌变化、将好人好事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整理出来,用壮语和汉语编成民谣民歌,组织文艺队在各村演出,向广大少数民族党员和群众宣讲,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成为当地群众学习上级方针政策的一种习惯,村里的党员、村民自觉看报、主动学习的氛围日渐浓厚。

    计划生育工作一向是水结村的老大难问题,村民“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超生现象较为突出。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田玉兰经常走村入户和妇女姐妹作心与心的交流,常常深夜12点多钟才回家。起初,很多妇女对田玉兰的工作不理解,说她爱出风头,多管闲事等等。面对村民的不解,田玉兰挺直腰杆,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为了让育龄妇女和广大群众冲破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禁锢,她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结合村情、民情,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在得知水结村有一农户,封建思想极为严重,始终想生一男孩后,田玉兰几次上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经过劝说教育后,这一农户终于放弃了超生的念头。

    因水结村地处偏远,村里的妇女很少出镇,到城里做超生超怀手术都找不到医院,田玉兰就亲自带着她们到文山城的医院做手术,并经常自己掏钱买饭卖菜送到病床前,为她们抬尿喂水。有人问她:“你这样又贴辛苦,又贴钱,究竟是图啥?”她总是说:“让身边的妇女姐妹们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尽快脱贫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截止2008年底,主动叫她带去做手术的育龄妇女就有60余人,有30多户农户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水结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转变了愚昧的婚育观念,新型生育观念深入人心。

    针对水结村村民外出务工较多的实际,为丰富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孩子的文化生活,田玉兰同志组织农村妇女组建17支文艺队,利用农闲时节开展“破旧习、树新风”宣传活动,引导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45户村民获得“十星级文明户”称号,激发村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

    四十载峥嵘岁月,田大妈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了群众,留给了水结村的山山水水。田大妈,水结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党员干部中的一盏明灯,困难之中的一根顶梁柱,几十年如一日,报党的恩,报党的情。田大妈,火一样的人,火一样的情,心里只装着群众的冷暖,党的事就是她的事,群众的事就是她的事,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田大妈,怀揣水结村的山山水水、大事小事,在党的领导下,带领着村“两委”班子为水结人民下好每一盘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